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都市圈综合应急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2.04.07 阅读量:

建设背景

应急管理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发布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4号)、《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8〕1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8号)等重要文件,为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综合应急管理业务场景复杂、涉及的职能部门众多,其中实时指挥调度、综合应急能力建设、实时监测预警、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对应急体系的统筹协调能力、综合感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专业决策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应急管理部,统筹安全生产监管、综合应急管理和相关体系能力的建设工作。

数据基础决定了应用开发的方向和应急业务的开展形式。自2020年末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在对象类型、覆盖面、高层支持力度、输出结果的多样性以及数据结构的规范性上是以往同类普查工作所无法比拟的。普查成果将成为将来的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底图,为数据可视化、参数化建模、分析研判、风险区划等高层级业务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后续相关的业务系统也会将接入普查成果数据做为核心的开发导向之一。

综合应急管理平台

综合应急管理系统是针对市级综合应急管理业务需求而搭建的,采用市级建设多级使用的模式开发。向下能够管理区县应急管理局及基层人员,横向能够联通其他市级职能部门,向上则定期对省厅提交业务数据。

平台业务功能主要划分为勤务管理、指挥调度、智能预案、在线会商、知识库、数据治理、专题应用和应急APP8大模块。



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

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功能无缝融合,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一张图”式全景视图呈现各类专题图层、应急资源与各种辅助研判信息。用户可针对事件发起应急响应,并在程序性预案的辅助下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任务管理、状态跟踪。系统将会自动创建预案工作台,指挥中心、横向部门、处置人员可通过各自不同的终端进行信息的共享和实时在线协同。


应急勤务

应急勤务模块主要以突发事件的闭环管理和应急体系内部的值班值守管理为业务重心。打通多种事件上报渠道,实现事件从上报、接收、续报、派发、审核、完成、归档等环节在内的闭环管理。排值班管理则主要满足市级和各区县进行排班计划、交接班、考勤和巡检的各项管理需求。


智能预案

智能预案围绕一套深度定制化的工作流引擎开发,主要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审核、备案和修订,能够有效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信息简练、操作直观的预案结构化功能,将冗长的文本型预案转化为程序性、脚本化的预案,为应急指挥中快速检索并高效执行预案提供了必要的辅助支持。


在线会商

在线会商模块为满足日常工作沟通和应急指挥协同中的实时通信需求而建,为移动端和WEB端用户提供包括即时消息、端对端音/视频通话和音/视频会议服务。在线会商模块与指挥调度模块无缝对接,能根据预案信息自动维护会议室,提高指挥决策效率。


知识库

知识库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应急专家、典型事件案例、法律法规等辅助参考信息,供用户在应急处置或日常学习中查询资料。管理员还可将预案信息抽取形成富文本形式的帖子,组织其他用户在WEB端和APP端进行在线学习。


应急终端APP

APP则主要供领导进行事件处置、应急响应的在线审批,也供现场处置人员进行任务接收、响应反馈、定位追踪、情况上报使用,可与WEB端进行文字和音视频实时通讯。APP端几乎完整地复刻了WEB端的辅助决策一张图,方便用户在处置现场也能同步查看到绝大多数地图信息。


专题应用

“汛旱风”灾防系统

“汛旱风”灾防系统是一套面向台风、洪涝、干旱三大主要自然灾害的集数据可视化、二次分析和动态预警在内的防灾减灾系统。通过对接气象数据从而提供站点监测、雷达反照率、卫星云图、台风监测、精细化预报、预警信号等各类数据的实时监测可视化。

通过一系列可配置的阈值预警规则,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不同监测要素、统计要素所对应的蓝黄橙红四阶预警条件,并实时监控触发预警的区域。系统内还集成了一套针对大范围降水积涝的物理推演模型,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或用户预设条件对业务管辖范围内的洪涝风险等级进行网格化评估,帮助用户直观地判断灾害落区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风流场

网格化降水产品

雷达回波强度

卫星云图


洪涝风险量化分析模型

洪涝风险量化分析模型是一套由实时气象数据驱动的分布式水动力模型。由都市圈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于实时评估洪涝和地质灾害风险。
模型能够利用实时降水数据(站点、雷达、格点预报等形式)、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基础数据进行物理推演,从而输出淹没深度、地表径流量、径流方向、浅层土壤含水饱和比等数值产品,并能够根据预先指定的径流/水体位置计算单次降水过程中对象潜在的集雨量。


都市圈智慧城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可回复关键词

视频 | 电话 | 解决方案